古城镇有一位学雷锋的传承人——张恒翠
发布时间:2016-02-01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443
在古城镇黎明村4000多人口中,张恒翠的名字一直与学雷锋做好事紧紧连在一起,今年已经是70岁高龄的他,看上去比一般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长得壮实些。“这都是日常注意锻炼的结果,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自己喜欢活动,尤其是擅长游泳,谙熟水性”,张恒翠的一番话,解开的笔者心头的疑惑:原来如此,难怪这位被群众亲昵地称呼为“雷锋传人”的他,如此率性、真诚、豁达,原来他有“真本事”。
走进张恒翠,是在冬日的一个下午,作为6口之家的长者,一脸睿智,在他断断续续的诉说中,展现的却是一幅幅立体式的动人心魄的画面:
画面之一:15年夏季一个平常的日子的傍晚时分,当肆虐的洪水以极快的速度从江淮分水岭一泻而下的时候,在该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以及村两委组成的防洪指挥部的最前沿所在地,在刘桥坝下游明珠坝出水口处,几位村民正在紧张地用镰刀、铁叉等工具,将迅速漂移到出水口的水草、树枝等杂物进行清理,突然间,村民张兴功一不留神,被水草绊住,脚下一滑,到进湍急的洪水中,眼看着就要被冲到闸口处,悲剧即将发生,站在不远处的张恒翠一格健步冲上去,抓住一旁的大竹竿,迅速而准确地伸到张兴功挥舞的手中:“抓住了、抓住了”,一旁的急救人员纷纷跑上前去,拉住竹竿,使劲往上拽,张恒翠见此情景,立刻跳进水中,腐竹落水者,艰难地挪到岸边,张兴功得救了,而此时,张恒翠顾不上安慰他人,转身投入到清理闸口的人群中。正在指挥清理工作的镇党委书记随即记住了这位抢险救人现代雷锋——张恒翠。
经过一天一夜的疏导和排险,分泄洪水的闸口得以畅通,在返程途中,恰巧,镇党委书记与张恒翠走在一起,并在他的指引下,涉过齐腰深的水走进被洪水围困的户李村民组,组织群众有序撤离,一路上,同样是共产党员的两代人彼此交流,心灵达到共振。
画面之二:同样是在洪水季节,连接黎明村通往户李村民组的大桥被洪水阻断,村民张兴洲的爱人由于急于回家,加之不懂水性,被洪水中走,当她在洪水中挣扎之时,被勘察水情的张恒翠看到,他二话没说,跳入水中,将其救起。
画面之三:村民张业其儿子张小超在架设电线时,不小心触电落入水中,情况十分危急,见此情景,张恒翠父子俩利用绳梯搭桥,将处于昏迷状态张小超救起,挽救了他年轻的生命。
画面之四:村民张恒文、张业友两人驾驶着手扶拖拉机在经过户李大桥时,不小心连人带车翻落水中,同样是张恒翠竭尽全力,在众人的帮助下,将二人救起……
雷锋精神在传承,在张恒翠的身上表现的一览无余,而他的身体力行,同样感染着他的后代们。张恒翠说:“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在部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对做好人好事的传承与保持”,他是这样说的,同样也是这样做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张恒翠离开了让他永远眷顾的部队,回到家乡参与经济建设,张恒翠说,那是家乡很穷,自己就下定决定,一定要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作为普通党员的他,经过乡亲们的推选,成为村支部一名支委。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大潮中,尽管家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只有一个儿子的张恒翠的家庭依然处在温饱线上,于是,他只身走入城市,从最普通的泥瓦匠干起,随后,他又鼓励一些村民和自己一起外出闯天下,一段时间下来,自己的经济条件开始回暖,他渐渐地发现,一些老党员干部,因为身体或家庭原因,生活还十分困难,曾经同是村支委的张业胜年老体弱,儿子残疾,于是乎,他主动把他作为帮扶对象,接济张业胜,把雷锋精神中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带给张业胜,在他的帮助下,张业胜的家境逐渐变好,而此时的张恒翠也逐渐成为了老年中的一分子。“现在在闲暇的时候我还会外出打打工,但不出远门了,就在合肥北门的工地上当当小工,帮助别人看看工地,毕竟我的身子骨还硬朗,我也想在我有生之年,让家里的人生活得好一些”。
“现在呀,我比较关注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民生工程,我可是村民选出的义务监督员呢”,张恒翠的话语里,中气十足,他说,自己年龄也大了,但每当夏季来临,尽管村两委对自己的工作很信任,尤其是洪涝灾害,这么多年,仅依靠上世纪中期修建的一口明珠坝泄洪显然是不足的。在他和村民代表的建议下,古城镇党委政府经过详细论证,目前已经将改造计划纳入“十三五”规划之中。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张恒翠笑了:“这下我可放心了,这么多年来,每当遇到洪水,自己总是从在最前,被救起落水的群众自己的记不全了”,他停了停又说:“修建新的防洪设施,改造分洪区,造福一方百姓是自己最大的心愿,不论自己水性多么好,也会有老的一天,只有将洪魔控制住,才能彻底解决困扰群众生活生产的大事”。
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户李村民组是古城镇最南端的一个村落,与马湖、张集两乡接壤,水利资源和农作物种植基础良好。张恒翠告诉笔者,近年来,尽管粮食丰产丰收,但随着人口增多,土地人均占有率降低,他家老夫妇两人,儿子媳妇加上两个孙子,6口人,仅靠3亩多田维持生计。随着年龄的增加,外出务工显然力不从心,近两年,他通过在周边调查、对比,发现利用良好的水资源发展合作式综合水产养殖前景看好,为此,他带动村民张业成等人开辟了一口近20亩的水域进行水产综合养殖,自己也在一旁扩建了一口10亩左右的水塘进行鱼苗饲养。张恒翠说,下一步将和村里群众一道对水产养殖进行整体保险,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水产养殖的风险,一旦洪水来临,冲毁塘坝,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一举两得。看来,学会用市场经济来维护合法权益,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新的境界。
离开张恒翠时,他习惯拿上一把笤帚,将门前新修建的水泥路清扫一遍,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联想着这位普通的农村党员所肩负的义务监督员、义务志愿者、义务调解员、义务宣传员等与雷锋时代相吻合的印记,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角色的转换,深切感受到他说的“为村民办事,我心甘情愿”这句话的分量。
下一篇:石塘镇:乡村集市年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