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岱山湖羽绒厂会计干巧云资助贫困大学生
发布时间:2016-03-07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412
执着、善良、清澈、有爱,在晴空碧洗的古城上空,她就像一朵格桑花般的云,在生于斯、长与斯的江淮分水岭演绎着感人的篇章,谁说雷锋离我们渐行渐远,那行云流水般的写意,任你在寻常中间,便可以寻见一个甜美的女孩子,伸出一对羽绒丰满的翅膀,尽其所能庇护着生命之中的孱弱者,她就是古城镇岱山湖羽绒厂会计干巧云。
我拿什么来奉献给你,我的故乡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干巧云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女子,四年的大学生活,按照常理说,她应该走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讲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的回报社会。干巧云说,在学生时代,尤其是在大学求学过程中,自己参与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一名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在偏远地区进行支教的岁月里,自己渐渐发现,仅仅依靠课堂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公众服务需求,尤其是当下学校教育集中程度太高,城里面人满为患,而在偏僻的农村,无论是教育资源、优质服务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均存在更大的提升空间,迫切需要更多的大学生们立志回到家乡,深入基层,用自己的知识服务老百姓。带着这种理念,干巧云毅然而然辞退了城市里优厚的教师待遇,选择了回到家乡,在古城镇这块处女地上,用自己的学识与社会接轨,在社会这所大学里锻炼成长。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村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她说:“我要从一步一步做起,拿我的真情奉献给挚爱我的家乡父老”。
泪水,在不经意中流淌
第一次见到眼前这位身体孱弱的女孩,干巧云禁不住流下了心酸的眼泪。2014年冬天,正在忙着手上业务干巧云,见到来自自家邻村的几位镇村干部,在他们的身后,干巧云第一次见到了张琪。据在场的村干部介绍,张琪原本是一个孤儿,还在襁褓之中就被生活在古城镇张斗村的养父领养,从小到大,张琪一步不离地在养父和其兄弟两人的共同呵护下,一口饭一口粥地长大,然而,养父和其兄弟一辈子没成家,而且年事已高,身体多病,已经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只能依靠政府五保提供资助,兄弟二人已经被村里列入送往镇敬老院的名单之中,不久,养父带着对小张琪无限的眷念,离开了人世。原本还是一家的张琪生活环境顿时跌进冰点,望着叔父走进敬老院,正在准备高考的张琪绝望了。村干部得知后,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心理安抚,分片领导、镇纪委书记张建峰多次和村干部一道,为解决张琪的生活、学习联系结对帮扶对象,这当口,正好赶上干巧云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于是乎,生命的绿色希望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走进张琪。听到这里,干巧云的眼中再一次被泪水模糊,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张琪,在自己的面前,是如此的瘦小,自己感到,有责任给这个女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别担心,有姐姐我呢
干巧云拉住十分紧张的张琪小手,像亲姐妹一样给她套上一件新的羽绒服,为她倒了一杯热腾腾的茶,拉着张琪走进自己卧室,随后,姐妹俩的话题从张琪的生活、学习渐渐转入对她未来的前途的思索之中。在得知张琪正在全力以赴准备高考的情形后,干巧云第一时间给张其吃下定心丸:“一切都别担心,有姐姐我呢,只要你能考上心仪的大大学,所的学费我全包了”,一个从大学毕业不久才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这番话,需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减少张琪的困惑,对谁来讲,都是个未知数。日前,当记者再一次走进干巧云的办公室,在得悉两年来对张琪的资助从未间断的消息时,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感染着每一个人。干巧云说:“这没什么,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帮助一位同龄人,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她又说:“让自己欣慰的还是张琪顺利地考上了大学,眼下,学习任务比较紧”,她再三嘱咐笔者,不要打扰她,作为一位曾经在生命过程中受过伤的女孩子,只有默默给她支持、给她力量,才是自己传递爱心最终的目的。
雷锋接力有来人
在干巧云的办公室,笔者在探访她的工作流程中,巧遇该单位负责人邹国平,一问,原来,他正好为县麻风病院的病人们每人送去一件羽绒服,他说,冬天太冷了,老人们的衣服该添了。千径万踪,原来雷锋的传承者就在眼前,作为一名新党员,一个有着雷锋精神传承氛围的企业里,干巧云如鱼得水,她说:“这一切都为我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我将一如既往”。
上一篇:张集乡积极筹备全民文化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