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松王村让土地流转成为扶贫解困的香饽饽
6月13日,在随同市县区工商联相关扶贫单位与古城镇党政主要领导一行,一同来到该镇贫困村之一松王村时,笔者发现,在沿蜿蜒曲折的村级道路两旁,展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据同行的镇扶贫办主任介绍,这是松王村在实施土地流转中一个闪光点。详细一打听,所到之处就是该村与深圳四季青公司联手打造的占地2000多亩面积的优质特种苗木花卉基地,时下,这里成为了该村为基层群众扶贫解困的一个“香饽饽”。
古城镇松王村原本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尽管分水岭海拔不算高,但该村确实处在岭脊的制高点上,农业种植基本上“靠天收”,加之传统农业种植结构的滞后,农民生产生活和村级经济发展均处于贫困之中。近年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扶贫解困政策的帮扶下,采取“寻租和对接”的方式,多种渠道实施精准扶贫攻略,其中,整片大规模落实土地流转,让群众通过出让、租借的方式,获取固定收入(即农户根据田块的类别,与企业签订租让合同,每亩按照550—650一年的标准收取租金),同时,还能借地生财(在自家的土地上打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仅这一项,就让周边的部分困难户解决了生产生活难题,小块土地耕作变成了规模化的特色产业用地。
走在长势茂盛的林木之间,间或可以寻觅到田地里闪动着的身影,许多“田主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再返回成为“养护员”,群众在流转的土地上,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让岭上经济出现大的转机。该村支部书记告诉大家,通过这种方式,群众增收每年都在万元以上。
“为了降低土地流转的风险,该镇对经营主体的资质、能力、产业规划以及符合本地区农业特点等方面进行审核,只有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才能流转到土地,只有符合当地特色才能引进,这样才能保证实现双赢的目标。”该镇党委负责人的一席话为土地流转上了双保险。为彻底解决贫困村的后顾之忧,该镇党委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专项用于补偿因经营主体无法履行合同给流出农户所造成流转费损失,镇扶贫办主任说这就为精准扶贫做好铺垫。
“过去要外出打工,自己虽有肢体有点残疾,但还是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干一些累活自己又适应不了,眼下,自家承包的6亩多土地被流转,不仅解决了种田难题,而且自己还有一份不错的管护工作,真是雪中送炭呀,而且一租就是十好几年,统一签订的合同,让我心中有底了。”该村贫困户杨大爷一说到自己的土地流转就显得很激动。
近几年,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兜底扶贫成为古城镇党和政府心中牵挂的头等大事。如何从根本上找出路,让一些处于贫困边缘的对象户能彻底脱贫,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项考验政府服务水平决胜战。为了顺应政策与市场需求,让更多的贫困家庭通过各种形式成功脱贫,无疑,实施土地流转成为扶贫解困的一个“香饽饽”,该镇先后在岗李、西庄、岱山、郭阳、湾陈、黄山、松王、友谊等地,成功实施了规模化土地流转工程,土地都流转给大型企业和种植大户。该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抓基础建设、活动帮扶、产业帮扶、精准扶贫等手段,让贫困家庭见证了“黎明曙光”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