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11件法律援助件件有结果
为城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体实施法律援助,是基层司法所2016年承担的一项全新的民生工程,受益对象从困难家庭逐步覆盖低收入家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公民,因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申请法律援助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下岗失业者、父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和计生特困家庭等群体,并在第一时间向他们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刑事代理、民事诉讼代理、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和公证证明。日前,从古城镇司法所获悉,今年上半年,该所先后接待法律咨询群众达600余人次,先后为11起民事纠纷和因劳动报酬产生的纠纷提供法律援助,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结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多亏了镇司法所的鼎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法律援助,我们17名农民工才能领到施工方拖欠了很久的3万多块工资,我作为小领班,终于对得起我这帮兄弟了”,在该镇司法所,来自该镇的孙某某紧紧握住所长的手,长时间的感谢溢于言表。
这项民生工程自落地以来,我们全所上下认真开展研究,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古城镇法律援助中心,确定3名司法战线上有一定法律素养的同志承担日常接待工作,负责向来访群众接待有关法律知识,接受群群众提出的法律援助。该司法所负责人介绍说道,就拿今年群众反响最多的涉及土地确权来说,由于群众对土地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较少,为此,镇司法所还专门组织开设了7起针对土地确权工作的法律咨询会,向群众解答有关法律知识。同时,镇司法所还利用集镇逢集的机会,先后在中心地段设置宣传展台,向群众发放法律知识简易读本300多册,解答群众提问。此外,镇司法所还开展了“走进群众,敞开心扉”的法律送万家活动,镇司法助理员们不管风吹日晒还是严寒酷热,分成5个工作片,走进群众家中,询问对法律援助这项民生工程的的建议和意见,便于更好地为对象提供优质服务。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让法律援助这项民生工程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之中,帮助更多的受惠群体解开困扰在心理上的“疙瘩”,减少基层矛盾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