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创城“为民、惠民、靠民”理念 叫响“大爱莱芜”品牌
导语:
市容市貌更整洁、交通更顺畅、市民更文明、政务环境更加高效廉洁、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越来越多……“美好生活令我们铭记,精神面貌喜万象更新,”正如歌中所唱,莱芜市经过十年三届持续创建文明城市,城市面貌发生着改变,市民素质的提高,在方方面面得到体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实在在地感召着周围的人,惠民工程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社区公园建设等稳步推进。“创文”,正在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
让梦飞翔歌词欣赏
《让梦飞翔》
词:孙建修
曲:王 晓
唱:王 晓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走在凤城的大街小巷
流传着一个美丽故事
传奇般崛起仁和花园
从此城市建设新标尺
啊啊啊建设新标尺
啊啊啊建设新标尺
啊啊啊啊啊啊啊
建设新标尺标尺
好奇走进小故事社区
好奇走进小故事社区
美好生活令我们铭记
美好生活令我们铭记
精神面貌喜万象更新
精神面貌喜万象更新
欢声笑语浓郁好气息
欢声笑语浓郁好气息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平坦整齐绿茵大道
生态宜居高楼林立
共同富裕百姓欣喜
赢牟一处幸福宝地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让梦飞翔树莱芜旗帜
让梦飞翔树莱芜旗帜旗帜
啊啊啊
啊啊啊
啊啊啊啊
树莱芜旗帜旗帜
宽敞明亮超大居室
殷实富足充满活力
广场跳舞打牌下棋
人们欢乐祥和安逸
让梦飞翔树莱芜旗帜
让梦飞翔树莱芜旗帜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让梦飞翔树莱芜旗帜
让梦飞翔树莱芜旗帜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让梦飞翔树莱芜旗帜
让梦飞翔树莱芜旗帜
旗帜旗帜旗帜
2015年,莱芜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100个地级提名城市中,名列第10名,省内5个地级提名城市中第2名。在同时进行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莱芜市在省内地级提名城市排名第一,文明城市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均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创建文明城市渐入民心,从生活中每个市民的一言一行到各种创文活动,人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正如莱芜市委、莱芜市政府所提出的,创文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推动城市文明进步、让市民得到更多实惠的重要举措。莱芜市正是始终秉承“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理念,紧扣《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打造了一个个创文新亮点,真正叫响了“大爱莱芜”品牌。
亮点一: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
解决百姓“不愿大操大办又不好意思说”的难题
自2013年起,以培育孝老文化和传承家风为切入点,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为抓手,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大力推进以孝德工程、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目前,全市99.9%的村(社区)实施了孝德工程,99.5%的村(社区)实现了丧事简办,78.4%的村 (社区)实现了婚事新办。
莱芜市首场骑行婚礼,新郎崔进正亲吻新娘胡晓涵。(图片来源:莱芜文明网)
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莱芜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四种操作性强、群众支持的“丧事简办、婚事新办”模版,召开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在全市集中开展了“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移风易俗三十万人大签名活动,引导全市所有的农村、社区建起红白事理会,简化丧葬流程,缩短丧葬时间,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婚事新办,倡树文明新风,解决了解决了群众盲目攀比、“不愿大操大办又不好意思说”的难题,遏制了陈规陋习,让群众不操心、不受罪、少花钱,实现了移风易俗全覆盖,全市形成了崇尚节俭、俭以养德的良好风气。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明委副主任孙守刚一行在郭家沟村与村支书了解移风易俗工作情况。(记者 亓亭 摄)
2015年2月5日,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同志到莱芜调研后,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民政厅专门组成调研组来莱芜市调研移风易俗工作,并准备七部门联合发文推广莱芜市经验。山东省委宣传部已将莱芜市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上报中央。莱芜市委、莱芜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也多次给予肯定,移风易俗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被评为2014年群众满意奖。另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通讯》、中国文明网、《大众日报》等10多家省以上媒体报道了莱芜市移风易俗工作。
2016年,在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莱芜市综合得分排名第一。7月19日至20日,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莱芜市召开。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到莱芜市高新区鹏泉街道郭家沟村、官场村,莱城区口镇下水河村实地观摩,一起分享莱芜市乡村文明建设亮点。一路走,一路看,大家对莱芜市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莱芜在移风易俗方面做得好,做得实,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参会的各市代表纷纷对莱芜市竖起了大拇指。会上,莱芜市做了典型发言。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
2015年以来,莱芜市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镇为主体、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先后出台了《莱芜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莱芜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检查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莱芜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标准和考核依据,加强了城乡环卫保洁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了“定点收集、集中清运、统一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体系,有效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2015年,全市农村垃圾日清运量达到550吨,农村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1072个村(居)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2014年、2015年,莱芜市钢城区、 莱城区通过了山东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组织实施申报全省第三批“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牛泉镇荣获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大王庄镇竹园子村等3个村入选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组织评选全市乡村文明家园示范工程,评选出1个乡镇、5个村(居)作为乡村文明家园示范镇、村。目前,全省第四次乡村文明行动现场推进会已敲定在莱芜市召开,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
亮点二:“经典吟诵”品牌效应放大
“即使在最偏僻的一所山区小学也要开设起吟诵课”
莱芜市青少年经典吟诵决赛现场。(图片来源:莱芜文明网)
2013年以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部署要求下,莱芜市把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与传统诵读方式“吟诵”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中华经典吟诵进校园”活动,在广大中小学校开设吟诵课,引导青少年学生吟诵经典,陶冶情操,养成美德。“经典吟诵”这一教育新模式在嬴牟大地迅速普及,既活跃了校园文化,更增强了学生道德修养。
本着“即使在最偏僻的一所山区小学也要开设起吟诵课”的目标,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育、比赛实践活动等入手,将中华经典吟诵纳入了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吟诵中华经典,传承优秀文化,争做美德青少年。2015年5月16-17日联合教育局等部门举办吟诵教学法专题培训班,全市1400多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培训,使吟诵这一教学模式在全市迅速普及,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90所中小学开设了吟诵课,覆盖面达到96.9%;101950余名中小学生学会了吟诵,覆盖面达到67.9%,实现了“即使在最偏僻的一所山区小学也要开设起吟诵课”的目标。
2015年5月12日,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对莱芜市做法作出专门批示,他指出,“莱芜这项活动抓得具体扎实,富有成效,值得充分肯定。经典吟诵是构建慢生活、形成慢心理的重大事情,是对现代社会的精妙应合,应总结经验,持久做下去”。2015年3月16日,中宣部《学习与思考》刊物以《用传统文化精髓为青少年铸魂》为题介绍了莱芜市开展吟诵进校园活动的经验。2015年7月份,“第三届中华吟诵周”组委会力邀莱芜市作为地级市代表嘉宾出席“第三届中华吟诵周”开幕式并作典型发言。
亮点三: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学模范、做好人成常态
2015年莱芜市积极组织开展“德耀中华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传活动,通过道德模范事迹展板展览、巡回宣讲、面对面交流等7种形式,制作展板42面,在63个社区及图书馆、文化馆、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了长期展览,20名道德模范巡回报告110余场次,全面掀起学模范、争做模范的新高潮。
积极参与“中国好人榜”推荐和“山东好人每月一星”评选活动,2015年,莱芜市有2名好人入选中国文明网“好人365”封面人物,3名好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4名好人入选“山东好人”,其中一名入选“山东好人之星”。参加第五届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荐亓飞参评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推荐见义勇为等5类10名道德模范参评全省第五届道德模范,莱芜市推荐的田丽、毕于安、李延云入选全省第五届道德模范。
开展全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21名市级道德模范和14名市级道德模范提名奖。做好“中国好人榜”群众线索推荐工作,6月份开始推荐好人线索2100余条,提高了新闻媒体、城乡基层干部群众的关注度、参与度。组织开展帮扶慰问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活动,加大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宣传力度,形成了学习、崇尚、争当、关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良好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015年开始,莱芜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点首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要加大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除了要在车站、公园、广场、窗口、商场等场所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之外,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以及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机构团体也要加强宣传。
东马泉村文化墙全景。(图片来源:莱芜文明网)
以“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在车站、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新闻媒体、网站、手机等各类媒体和社会媒介多渠道、大规模宣传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扩大了受众面,达到了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组织各级各部门单位开展了多形式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核心价值观的覆盖面和知晓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突出文化内涵,吸引群众参与,扩大活动影响,利用传统节日凝聚发展正能量,推动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
亮点四: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草根”志愿服务长效化
2014年2月28日,莱芜市成立草根志愿服务联盟,吸纳了39支志愿者服务队、20支民间志愿者组织成为首批“草根”志愿服务联盟会员,要求各组织要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及时上报莱芜市文明办及共青团莱芜市委,统一存档并向社会公开,逐渐成为连接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一个桥梁、一个平台。2015年莱芜市引进并推广“志愿云”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
莱芜举办的中国国际航空运动节上志愿者风采(图片来源:莱芜文明网)
印发《2015年度全市“草根”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草根志愿者认领“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项目,2015年,36个爱心项目开始实施,共30余个志愿者组织,3000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活动。同时,出台了《莱芜市社区“草根”志愿服务十项制度》,明确了需求对接、注册、培训、嘉许和回馈等一系列制度规定,63个社区全部建立草根志愿服务工作站,成立志愿者服务队200多个,注册志愿者近15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20%。四是加强志愿服务管理。统一草根志愿服务标识,莱芜市设立了统一的“草根”志愿服务标识“让爱飞翔”,并统一志愿服务T恤、志愿服务马甲、志愿服务站点标识牌、志愿服务公示牌、志愿服务帽、志愿服务点太阳伞等6类模版用于各级志愿服务和各类宣传活动,扩大“草根”的影响,叫响“草根”品牌。大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的志愿服务活动300多次,涌现了“雷锋车队”、“208个孩子的爹”亓飞等一批“草根”志愿服务品牌和“草根”典型。以山东省道德模范亓飞为原型的电影《208个孩子的“爹”》,已完成剧本创作,进入筹拍阶段。莱芜日报刊登的《人人都可以是“草根”》、齐鲁晚报刊登的《莱芜志愿者名叫“草根”》,大力宣传了草根志愿服务品牌,提高了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常态化治理城市环境秩序
积极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清洁”、“市区车辆违规行驶停放专项整治”、“市场环境专项整治”、“露天烧烤专项整治”、“乱设广告牌和店外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城乡环境秩序更加整洁有序,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2015年6月20日开始,莱芜市20多个部门将联合开展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公共环境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联合执法小组对经营商户进行检查(图片来源:莱芜文明网)
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包括:社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专项整治行动,达到社区内垃圾堆、乱搭乱建、小广告全部清除,乱扔乱倒垃圾、乱停乱放车辆、居民放养家禽家畜现象基本根除,社区环境秩序明显规范;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专项整治行动,净化城市街面环境,做到无出店经营、倚门设摊等占道经营行为,无流动摊贩占用道路和公共空间乱搭乱建、乱设早餐夜宵摊点、露天烧烤等违法行为;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全市无障碍设施、道路基础设施、街巷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公益性文化场所、社区基础设施等开展修补维护;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查车辆无证上路、非法营运,大力整治车辆停放秩序,严格处罚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大力纠正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小街小巷专项整治行动,给每条小街小巷配备专职清扫保洁人员,全天保洁,确保地面无垃圾积存、无污水、无人畜粪便;出租、公交、车站专项整治行动,对出租车各类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和修缮,教育引导乘客文明乘车,对汽车站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进行专项整治;集贸市场、便民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经营台面不整洁,随意堆放农副产品、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整治;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在学校门口周边的各个路口设岗定勤,查处“三无食品”及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玩具、文具、饰品和出版物,查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非法行为,对散发小广告、传单行为进行严格管理;网吧文化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对书店、音像店、网吧、游戏厅等经营业户的档案进行全面复核,确保文化市场主体合格;餐饮店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酒店、饭店、餐馆、小吃店、食品店等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整治,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开展“节俭养德”、“文明餐桌”行动;窗口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重点从工作环境、服务态度、文明礼仪、投诉机制等方面,组织21个窗口行业单位,开展规范化服务整治;旅游景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景区、景点及旅游集 散中心的环境卫生、便民设施、公共厕所进行整治,确保环境整洁、有序。
全力推进文明旅游工作抓反面典型进行曝光
为进一步加强莱芜市文明旅游工作,提升公民文明旅游素质,2015年4月28日,莱芜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扎实做好对出境游客教育引导工作、深入推进境内文明旅游工作、强化对导游等重点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营造文明旅游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等,全力推进文明旅游工作抓反面典型进行曝光。
2016:我们在继续
“莱芜市自2012年以来坚持文明城市创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年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第一年,我们面临着历史最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只要我们横下一条心,坚持三年创建不动摇,2017年莱芜市必将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莱芜市将秉持这一信念,继续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朝着市民群众对城市文明创建的美好愿望迈进。
为此,2016我们将继续前行。
深化“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移风易俗工作。按照“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继续在全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使移风易俗特别是婚事新办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全覆盖。
全面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一是实行动态管理。引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全市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网络平台,对全市所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服务窗口、公共文明示范点等实行全程考核、量化打分、动态管理、末位淘汰。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三是加强交流指导。定期召开全市文明单位创建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展文明创建品牌征集展示活动,经常深入基层督导,切实加强对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交流和指导。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教育网络。深入开展“中华经典吟诵进校园”、“美德少年”评选表彰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继续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利用好中央项目资金,做好基础设施修缮和基本器材配备。强力推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进一步提升“草根”志愿服务品牌的内涵。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弘扬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草根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推进社区草根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化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志愿者注册制度和管理系统,健全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宣传、推广“草根”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