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他山之石

云南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村争创“全国文明村”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6-11-01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540

文明花开彝家寨

——记云南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村争创“全国文明村”工作纪实

编者按:近年来,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行政村仙人洞村党支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推进民居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名片,引导村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地处国家AAAA级普者黑名胜风景区普者黑仙人洞村,四周古木参天,群山环抱,村后群峰上是密密麻麻的参天大树,整个村庄被翠竹掩映,一条弯曲古朴的青石板路横贯村子,建起了一幢幢彝家风情楼房、“农家乐”饭庄,深入其境,给人一种步入仙境的感觉。整个村庄处处春意盎然,充满勃勃生机。

抓文化:家家户户搞旅游

仙人洞村自1994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旅游区后,全村彝族群众在省、州、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20余年的艰苦努力,如今,村子里早已铺设了一条4米宽、全长2.5公里的青石板街道,修建了仙人大山石梯路,建起了寨心纪念碑,成立了6支老、中、青文艺队,百分之八十的男女青年、中老年人被聘用到普者黑游船公司工作,有的划船、有的做清洁员,有的搞旅游接待服务,他们成了丘北县首批领取工资的农民。白天,他们是游船公司的划船能手;晚上,他们换上艳丽多姿的服装,成了村里的文艺骨干,为游客们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这些演员中,最大的75岁,最小的仅4岁。他们自编自演,每个节目都有浓郁的彝族风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优美的舞姿给远方的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们先后为日本、法国、新加坡、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作过精彩表演,还应邀到上海、石林、陆良、泸西、文山等地演出,在县乡举行的文艺调演中也多次获奖。几年来,他们演出节目2500多场次,观众20.5万人(次)。

仙人洞村有196户人家,其中188户建起了“农家乐”,188户从事旅游产品加工,年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300元,变成30000余元,全村旅游经济收入达3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近170万元,是丘北县的“首富村”和“全国文明村”。

村党支部十分重视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积极开展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活动。安排村文艺队的党员对原有的宗教文化和毕摩文化进行收编整理,编演了《古老的仙人》《洗麻歌》《三胡舞》《火塘情》等50多个独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歌舞,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游客观看。如今,“游普者黑、住仙人洞、品撒尼民俗文化”已打造成“金字招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每当谈起仙人洞村的发展变化,人们都会说:“是旅游的春风给仙人洞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是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旅游经济大发展,才使这个昔日的‘口袋村’变成了文明发展进步的富裕村、民族文化生态村。”这是全村群众在村党支部、村小组一班人的带领下,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旅游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文明品牌,走种养加工、健康文明、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之路的结果。仙人洞村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仙人洞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大家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更高了。

抓发展:大办公益荫子孙

仙人洞村随着全村旅游经济收入的提高。他们利用这笔旅游收入,先后为群众实施公益事业20多件,修建三面光排灌沟17公里;投入资金5.2万元,新建抽水站两座,灌溉农田300多亩;投入资金4.6万元,拉通了村里的有线电视;投入18万元,建起了拥有各类图书10000余册的村科技文化活动室。现在,全村有电视1000余台含旅店客房、电话1000余部、手机1000余台。村民黄绍忠和范金昆家设有中高低床铺60多个,配备了冷暖空调、卫生间、电视机。村党支部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凡是仙人洞村民的子女考取大学的,每人奖励3500元,考取大专、中专的,奖励2500元,已有6名大学生领到了奖学金。村党支部还将《同心歌》制作成纪念碑,立于村中心地带,提醒村民尊师重教、文明礼貌、邻里和睦,共同致富。

仙人洞村通过种植烤烟、养殖鱼虾,搞旅游、刺绣等民族工艺特色产品的加工,开办“农家乐”饭庄,服务业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0户,100万元以上的有55户,50万元以上的有120户,20万元以上的有11户。农户范成元家5口人,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中,通过开办农家乐、养鱼、养猪、旅游服务,种植粮食和烤烟、辣椒等经济作物,人均收入3万余元,还建起了10格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开办了民族旅馆和农家饭庄。在他的影响下,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88多家,家家畜厩建盖规范,粪便和柴草堆放有序,农民群众生活行为规范统一,房前屋后各家各户街道卫生清洁,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全村年种植烤烟、辣椒500余亩,形成了全村上下家家搞旅游服务、户户调结构的发展格局。

抓创建: 文明新风到处传

村民富了,游客多了,仙人洞村在县精神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蔚然成风,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如主动为游客打捞衣物、照相机等,有个小伙子捡到两只价值千元的手表,主动归还失主。笔者从普者黑游船公司了解到一件事。不久前,一个来自韩国的游客在游湖泼水狂欢后,把装有照相机、护照、钱包的袋子遗失在船上,撑船的是仙人洞村的一个彝族小伙,他发现这个袋子后,便一个宾馆一个酒店地挨个询问,直到把包裹送到韩国失主手中,并婉言谢绝了对方赠送的酬金。据不完全统计,全村村民在旅游服务中,为游客做好事100余件,被景区游客传为佳话。

“山美水美人更美”,这是仙人洞村给游客的真切感受。在这里,村民们待人诚恳,服务热情。无论在景区游山玩水,还是在旅店休闲食宿,游客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兄弟情,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亲切。仙人洞村全体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昔日的“口袋村”,变成现在颇有名气的“小康村”,村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仙人洞村党支部依托资源优势,采取“群众参与、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特色、一户一设计”的方式引导群众改造民居。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470万元,大力推进村内人居环境、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功能区水源头治理和沿湖临水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统一规划建设供水、排污、生活垃圾和电缆等设施,使村内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建设,如今,一座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吃住为一体的彝族民风民俗村呈现在游客面前。现已有122家村民完成拆旧翻新、推倒重建改造,搬进 “新房子”,办起“农家乐”。全村设有床位2600余个,全部投入接待,预计每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

抓治理: 营造环境游客多

为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仙人洞村加强生活垃圾清运管理,用集体经济收入聘请8名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村内公共道路,配备3辆垃圾车、2辆拖拉机,对村内垃圾定时运输、定点倾倒。要求村内每家农户配备垃圾桶,清运自家产生的垃圾。整顿村内占道经营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规范停车管理,重新划定停车位,安排专人引导停车。完善停车场配套设施,目前村内已新建3个停车场,缓解景区停车难的问题。清理整顿村内小广告,亮化、美化了村庄环境。村老年协会的会员们组成交通协管志愿服务队,疏导景区内来往的机动车辆,管好小马车队载送游客。全村党员组成卫生督查、旅游咨询志愿服务队,督查村内卫生情况,并为游客做向导。通过实施这些举措,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2000年以来,仙人洞村被省委命名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被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州级文明村”;2009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去年,仙人洞村被列为全县“安全文明无毒社区、旅游优质服务、十星级文明户、普法依法治理”四位一体的示范村,2001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2009年1月,仙人洞村再次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目前,村党支部、村小组正带领全村群众,瞄准旅游市场,拓宽旅游资源,做到家家都有新看点,户户都有新特色,让游客环村游览,吸引了更多游客。截至2015年底,全村经济收入达3000万元,人均实现3万元的目标。成为丘北县第一个首富村,2015年仙人洞村提名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丘北县委宣传部 张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