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讲看齐真情为民办实事
大文豪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如今先生这句话正在200平方公里的肥东县古城镇江淮分水岭上,被广大镇村两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至理名言。
走在该镇鸡鸣村通往张斗村驻扎在山边新建成的大桥上,望着两个行政村的村民每天从这座来回行走,村民周章余激动地说,往年进山只有靠一只小型的水泥船来回摆渡才能做到,山里的货物外运要绕道7、8公里,方能出去,如今,建起了这座高标准的大桥,终于实现了祖辈们多年的夙愿。的确,在如今在古城镇方圆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诸如此类的“连心桥”、“便民桥”比比皆是。镇党委政府将全镇的急需修建的各类型的危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辅助于人财物等方面的全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已改建、新建和扩建各类型的桥梁34座,目前,又一批新的建设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
“群众动动嘴,干部跑断腿”。时下,随着“村为主”管理机制的逐步完善,镇村干部的行政管理转型与服务型功能的建立,全程代理服务已成为群众便民、利民、亲民直接表现形式。村民李光普手中拿着“党员联系服务卡”感慨地说,如今,镇村干部工作的确暖人心,村委会办公室不仅随时可以办理各项业务,群众不方便还可以用电话联系,真是太方便了。
在该镇财政分局一事一议、家电下乡、大病统筹等办事窗口前,优质的服务,细心的解答、人性化的管理,让前来咨询的群众个个舒展眉头。在镇计生服务中心,一位前来办理小孩生育证的妇女,没过十分钟,便满意地从窗口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证件,一脸幸福。体验到变化的不仅仅是办事群众,同样还有镇村两级干部,该镇党委政府从效能建设入手,从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切题,把建设窗口服务与维护全镇形象相统一,在工作选拔优秀人才,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成为窗口形象的代言人。
村里的票据,没有村民监督委员会盖章,就没法报销,重大村级事务,没有村级监督委的集体同意就不能实施。该镇东庄村村务监督委主任陈先林说,本村村民监督委员会由一名主任和两名委员组成,对村级组织实施民主监督,并向村民代表大会负责,每月对全村涉及的财务、民生工程建设、计生、全镇代理等事务进行监督、审核、公开,接受群众评议。一批在建塘坝工程项目,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有效监督下,提前开工,群众对此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