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播报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发布时间:2017-03-02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128
 

——走访社区“最美志愿者”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街坊之间有事相互搭把手,互帮互助,处处显温情。

  在肥东县撮镇镇撮西社区有一位热心人,他叫汪海波。在社区里,就几乎没有不知道他的——谁家有个啥事需要帮助,汪海波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同时,社区里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一次也没有落过,对于一些困难群众,他还会自掏腰包……

  社区里的“最美志愿者”

  撮镇镇撮西社区路面干干净净,文化墙上图案鲜艳生动,宣传牌、广告牌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社区能有如此干净,少不了我们志愿者的功劳”,据社区负责人宋晓莉介绍,整个社区登记的志愿者有260多人,社区定期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少不了他们的参与,像环境卫生大扫除、帮助孤寡老人做义工等等。“在志愿者中间,约有三分之一的志愿者比较活跃,而汪海波就是最活跃的一个,只要社区有活动,他总是最积极的。”宋晓莉说。

  她所说的汪海波就是撮西社区人,也是社区志愿者。老汪自己从事装修行业,虽说平时在外事情也不少,可只要社区里有什么事情,有什么活动,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回来,投入到志愿者服务中来。用他自己的话说:“钱有的是时间挣,但志愿者活动是我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社区里一些广告牌、文化墙的维护基本全包在汪海波身上,而每一次老汪都不计报酬。“虽说我是个生意人,可帮助社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是我们志愿者应该的啊,怎么能收钱呢。”老汪说。

  关爱老人处处“热心肠”

  除了积极参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汪海波还热心帮助街坊。

  汪海波的左右邻居住得都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因为老人的子女不经常在家,所以这几家的一些生活日常家务事,汪海波可没少帮忙。像帮老人买个菜、换个灯泡、修个水龙头、通个下水道等事情,老汪已不记得干了多少次了。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正准备睡觉的汪海波被外面一些叫嚷声所惊动。原来,隔壁一位聋哑老人晚上出去溜达,到现在还没回来,家人正急忙四处打听。时间已经是10点,汪海波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出了门,加入到了寻找老人的队伍当中。为了能尽快找到老人,老汪开上了自己的车在镇内各条大街上转悠,跑了两圈都没有发现老人的踪影。于是,他继续开车顺着合马路向合肥方向驶去,终于,在一个路口,汪海波看到了老人站在路边上。此时已经到了晚上10点半,老汪连忙把老人扶上车,然后开车回来,将老人安全地交给其家人。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当看当老人有困难时,我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汪海波说。由于长期和社区里的老人打成一片,时间长了,老人们都把汪海波看作自家孩子一样。

  向困难家庭伸出援手

  一直以来,汪海波坚持助人为乐,同时,在人民财产出现危急的情况下,他也总是冲在最前面。

  2016年夏天的连续降雨造成了洪水泛滥,在圩区出现破裂后,汪海波第一时间带着几个民工冲到了现场,他第一个冲进洪水里抢险,一干就是一晚上。“晚上回到家后,我发现裤子全被戳的小洞。可当时什么也没想,只知道我是一名党员,抗洪抢险,我必须冲在最前面。”老汪说。

  据了解,汪海波有两个孩子,妻子是一名全职太太,他自己的收入也不富裕。可即使是这样,汪海波还从他有限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来资助困难家庭。

  杜艳(化名)是社区特困单亲家庭里的孩子,母女俩生活比较困难,不过杜艳学习成绩优秀并考取了大学。为了让这个特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得起大学,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汪海波每年主动承担孩子学费、生活费5000元,并承诺一直资助到孩子大学毕业。

  “他自己家里面也不富裕,还有两个孩子,可还能拿出钱来资助困难群众,我们社区干部真佩服他。”宋晓莉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