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镇:“美丽乡村”扮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成效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美丽乡村”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转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八斗镇党委、政府注重强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健康、和谐八斗为中心,把创建活动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同为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使创建活动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一是在全镇范围组织开展 “最美八斗家庭”、 “最美儿媳”“八斗好婆婆”等模范评选活动,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也为推进家风建设提供有效平台。同时,各村充分借助农家书屋平台,举办“我们的生日”等活动吸引少年儿童、村民前来农家书屋看书、读书、借书,使农家书屋成为少年儿童、村民的第二课堂,弥补了留守儿童家教缺失的遗憾,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农民,特别是农民的子女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少年儿童和村民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推动全镇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建设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村庄,让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档次。近年来,该镇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家园、创建优美乡村活动,对环境卫生进行了专项整治,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现象,打造绿色乡村。利用新闻媒体对镇村优秀模范进行宣传,并通过微信公众群进行传播,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能够了解政府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通过加大正面形象的宣传,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文明乡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凝聚起了农村发展的正能量,提高了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置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硬件差异。以“村村通”等项目为抓手该镇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实现把路修通,共新修、拓宽水泥路400多公里,真正做到了每个自然村都通水泥路。以土地整理等项目为抓手实现把水留住,该镇制定了《八斗镇水利建设5年规划》,初步完成了大小塘坝清淤整治及改造提升826口。以千万亩森林工程为抓手实现把树种上,共完成经果林、苗木花卉等成片造林40000亩。以土地整理促土地流转实现把结构调优:通过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变该镇属丘陵地带,农田不规则,耕地田块小、质量低,中低产田比例大, 不便于机械耕作的落后局面;将过去的田块改造成“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使其适应机械化规模作业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以积极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已经开展三年的全民文化月活动在该镇深受好评,情暖敬老院的文艺演出也受到老人们的欢迎。今年该镇在举办第三届曹植诗歌奖基础上正式迎来了新的规格,曹植文化的植入性打造,推出了才高八斗首届曹植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周边百姓和城市居民到美丽的八斗镇来游览观光,了解八斗镇的历史文化。用八斗居民的善良淳朴为广大游客朋友们诉说曹植三顾八斗岭的历史故事;用八斗人民的勤劳踏实为广大游客朋友们展示吴复(明黔国公)后人的意志品质;用八斗农民的劳动果实为广大游客朋友们接风洗尘,扫去都市生活的压力。该镇希望利用旅游乡镇的定位来提升八斗居民对环境卫生的自我要求,更期盼着通过旅游项目的落地带动八斗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该镇居民提供更多在家即能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的机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该镇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不断摸索中见成效,在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贯彻工作,注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对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农村图书室、农村娱乐场所的建设,争取逐年建设2—3件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继续深化村“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保持活动的延续性。不断改进方法,在发展创新上下功夫,使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农民群众中有影响力,有示范作用,农民能得到实惠。
上一篇:文明创建示范点:梁丰社区
下一篇:孙良鸿主持召开棚户区改造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