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镇:赢得幸福感的基层惠民文化创新展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肥东县全县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的指导下,八斗镇因地制宜增强文化发展实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镇村”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优质文化活动更是让群众乐享文化盛宴。近年来,该镇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县、市、省级各种文艺调演活动,在肥东县全民文化月活动中以文化站阵地为依托组织文化创作骨干深入群众生活创作出反映群众心声喜闻乐见的诸多优秀作品如:文化站长计鹏程创作的相声小品《找扶贫》、非物质文化传人江义阔的大鼓《土地确权》、民间舞蹈艺术家黄凤的《礼仪之邦》、《弱水三千》等,其中部分作品多次被选为肥东参加合肥市文艺调演。2013年至2016年荣获肥东县文化活动二、三等奖多种奖项。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的人民群众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是“文化惠民,同心共进”最大意义所在,八斗镇把关爱妇女儿童文化生活作为文化发展主题之一,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情况,该镇开展了“和谐风·邻里情”邻里互助活动、健美操比赛、女性主题论坛、“妇女儿童剪纸免费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社区妇女的身心健康和互动交流。此外,在有条件的部分社区还建立了未成年人活动室,开设了道路交通安全、爱国思想教育等课程,让孩子们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增长见识,减少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创新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也更加彰显出八斗镇文化大繁荣的盛景。
一是建立多方共赢的文化惠民
有人评论说,“全民文化月”文化活动创造了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肥东县“全民文化月”是农村文化建设整合社会资源一种尝试,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并全程监督实施,保证活动的公益性质,更大范围的是惠及人民群众。演出公司的参与,一方面可以扩大戏的知名度,还能获得基金的资助,更关键的是让基层文化工作者参与组织参与演出,锻炼了文化队伍,带来了创作的繁荣;更主要的是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享受到原汁原味的高品质、高规则的文化节目,丰富了文化生活。对此有网友认为,这开创了一种新的送戏下乡模式,政府参与,第三方组织整合社会资源,跟演出公司签订合同,对其进行约束,保证演出效果。
二是打造覆盖城乡一体的文化联盟
八斗镇创新文化惠民发展思路。先后成立了文化惠民发展领导小组,对全镇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坚持对 “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管制和管理员的素质培训实现文化共建共联共享,联系大学校园师生暑期文化进乡镇、合肥瑶海志愿者服务队对接镇敬老院文化服务活动等,有效促进了高校和地方社会团体对基层的文化互动互助。“文化发展实现‘联盟化’,体现出文化共享的作用,产生的互动互利效应更加明显,也更好地促进了全镇的文化发展。构建覆盖全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不开创新和资源的配额制,该镇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已累计投资近1000万元,“镇街、村(社区)三级+学校”的“3+1”公共文化服务圈已基本形成。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立足“才高八斗、岭上绿洲”乡村旅游文化的开发,在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曹植诗歌奖”基础之上,今年该镇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曹植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到八斗一日游,社会反响大,凝聚了人气、宣传了八斗。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16年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公祠”进行了保护修复,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赵氏祠堂” 建筑进行加固表面进行防护。如今,该镇百姓体会更多的是文化更有活力,“贯穿全年、唱响四季”的文化活动让大家乐享文化盛宴,“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素养的内在因素,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意识,努力改善文化民生,要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建设幸福八斗不断添砖加瓦。
上一篇:大美古城 青春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