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举办美丽乡村建设业务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升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人员的理论与政策水平,创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和举措,谋划规划编制、规范项目申报和资金管理,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步伐,助推建设大富美强的“美丽肥东”,5月16日上午,我县在县文广大厦9楼3号会议室举办为期两天的美丽乡村建设业务培训班,各乡镇分管负责人、美丽办主任参会。会议传达、贯彻了5月5日全市美丽乡村办公室主任会议精神,通报了5月9日县美丽办对各乡镇贯彻落实全县“4.14”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精神情况的巡查情况。县美丽办主任、农委主任崔益平到会,并作出要求。县美丽办、财政局、住建局、规划局、公管局的相关科室业务负责人应邀作专题辅导报告。
此次培训通过专题讲授、现场教学、互动交流、成果分享等形式进行,来自县美丽办、财政局、住建局、规划局、公管局的相关科室业务负责人为学员们带来《安徽省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导则》、《合肥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合肥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门课程。相关科室业务负责人分别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肥东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沿革、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推进美丽乡村必须把握的重点环节等内容作了深入浅出、系统全面的讲解。培训课程既有最新的理论研究、上级精神和其他地区鲜明生动的建设案例,又贴近肥东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需求,观点鲜明、内容丰富,对肥东县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培训会上还邀请相关污水处理和卫生改厕的生产企业专家介绍了相关先进的污水处理和卫生改厕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现场观摩了牌坊乡的污水处理厂和卫生改厕施工现场。
培训班还组织学员们赴庐江县汤池镇的三冲村、果树村和巢湖市的柘皋镇、汪桥集村和本县包公镇的岘山村等地学习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进做法和好的经验。此外,培训班还围绕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分组讨论。
培训会指出,3月31日,全市城市建设暨城市管理提升年动员大会城市管理大会,宋国权书记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优化‘美丽’空间,聚力提升‘美丽’品质,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努力拓展‘美丽’内涵,加快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与会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了宋国权书记的讲话精神。
培训会认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统筹抓好今年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一是要突出重点抓攻坚。今年开始,省市县将“垃圾、污水、改厕”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把这三项任务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全程。二是要对照标准抓完善。省里三季度将对2016年度的美丽乡村进行验收,各乡镇从现在开始,要统筹指导,科学安排,明确重点,加大力度,补缺补差。要对照“验收办法”,逐条梳理问题,提出具体整治建设方案。要坚持标准,做到“对标达标、对号销号”,完善提升。所有整治工程必须在6月20日前完成。三是要分层分类抓推进。2017年度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度要提速,5月份规划编制必须完成,创新机制开展项目招标,确保按照民生工程的要求抓好项目建设。四是提前谋划抓统筹。“十三五”期间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已经分解到各年度,为统筹兼顾抓好各年度工作推进,各乡镇要在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的基础上,现在就开始谋划2018年度的工作,提前做好摸底调查,开展规划编制,拟出项目清单,为明年的建设留出充足时间。
县美丽办主任、农委主任崔益平在会议上提出要求,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人员在美丽乡村建设第一线,承担艰巨的工作任务。要深刻领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快推进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县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要统筹安排村庄整治、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卫生改厕、水环境治理等涉农资金,优先向美丽乡村创建村倾斜、集聚,切实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各乡镇、村(社区)要充分发挥建设主体作用,立足当前、落实责任,加快项目扫尾进程,加大整治建设力度,确保今年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各类项目通过验收;要积极谋划今后美丽乡村建设思路,结合“三线三边”、绿化大会战等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集中收集等基础工程,争取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加快将肥东县农村打造成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会议还对全县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勉励在座的乡镇美丽办主任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中要培养好自身的素质,要提炼各乡镇的建设主题,要凸显建设的效果与特色,要注重实际与实用,要体现用心和精心,从而推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县人大机关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
下一篇:众兴乡:扶残助残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