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有效做好社会救助与扶贫攻坚精准衔接
今年以来,肥东县民政局在扶贫工作中坚持“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抓源头精准、抓薄弱环节、抓联系帮扶、抓考核督查,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发挥社会救助工作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
一是医疗兜底保健康。贫困人口的健康脱贫兜底作为一项新增民生工程,关系到群众最需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为预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肥东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肥东县2017年健康脱贫兜底“051”工程实施办法》。该办法重点突出政府兜底保障,即扶贫部门确认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省内医疗机构发生的限额内门诊费用、住院(含特殊慢性病门诊)合规费用纳入政府兜底保障范围。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补偿后,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实行免费就诊;贫困人口在省内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为5000元;贫困人口在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为1万元。目前,健康兜底“051”工程到位资金 153.9万元,其中县配套50万元。此举体现该县领导对贫困人口的关怀和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二是临时救助度难关。该县认真落实临时救助政策,今年以来,对因病、因火灾、交通事故、子女入学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这四类人群,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并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今年以来,共救助875户遭遇突发性困难的贫困家庭,发放救助金142.65万元。充分体现临时救助救急、救难的特点,发挥其在社会救助体系中拾遗补缺、托底保障的重要作用,为扶困难群众度过暂时性困难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城乡低保保生活。进一步修订完善《肥东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实行分类施保、分类救助,扩大低保救助面,首次将低收入家庭、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中的重残、重病患者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对没有劳动能力或暂时无法通过扶贫开发脱贫的困难家庭,全部按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行“兜底保障”。今年以来,全县新增低保448户948,核销442户1143,实现动态管理下的精准救助。目前,全县精准扶贫对象9352户,其中低保对象2858户,占比30.6% 。
四是联系帮扶暖人心。该局领导适时带领党员,深入联系帮扶乡镇包公镇,进村、入户开展慰问帮扶,切实推动了联系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村报到工作的开展。结合“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活动和扶贫工作开展,帮助包公镇三社区134户扶贫对象年度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按每户500元的标准共发放慰问金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