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家宴”扬移风易俗之风
莲子开口汤意为“莲(廉)心一片”, 大葱炒白干寓意“清白人生”,香菜拌花生米取名为“相伴一生”……近日,备受关注的肥东石塘镇四合村包公家宴菜谱正式推出。
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石塘镇四合村今年成立红白理事会。约定红白喜事一切从简后,又推出了“包公家宴”,设计“家常菜”“礼宾菜”系列套餐,供当地村民参考执行。此次推出的菜谱共包括2套家常菜(各12道菜)、2套礼宾菜(各14道菜),共28道菜入选菜谱。同时,每道菜在原有菜名基础上,都起了廉洁、吉祥“别名”。如糯米、挂面圆取名为“圆梦小康”,红烧鱼取名为“鱼跃龙门”,蒸米粉肉取名为“蒸蒸日上”,红椒炒黄鳝丝取名为“择善而交”,豆皮拌黄瓜取名为“清清爽爽”等。这些菜名兼顾传统和现代,并挖掘包公文化廉俭内涵,对持续攀升的人情消费和越来越高的酒宴规模进行“降温”,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近年来,农村偏僻地区在举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活动中,广邀宾朋、隆重设宴、乐队吹唱、大操大办等现象有所抬头,酒宴规格越来越高,礼金额度越来越大,人情消费持续攀升,这些不良习俗给广大群众增加了负担,也牵制了村民们奔小康的脚步,影响脱贫攻坚的进程。肥东县创新工作方式,将树立文明新风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提出“淳民风、助脱贫”的理念。近期,县纪委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商务局,向全县干部群众倡议,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活动,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厉行勤俭节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廉办”,反对铺张浪费。今年7月初,肥东县在石塘镇四合村试点成立了全市首个村乡贤会和红白理事会,倡导文明和谐的宴请风气。
肥东县石塘镇四合村负责人卢春贤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在进行“树家风、明家训、立家规”宣传,征集村民意见时,有村民提出,目前红白喜事中出现的广邀宾朋、隆重设宴、乐队吹唱、大操大办等问题,不但给村民增加了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该村随即成立红白理事会,向村民们发出“喜事廉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倡议,要求办红白事一切从简,并组织上百位村民参加了倡议签名活动。今年4月份,《四合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在村民大会上获得村民一致同意,正式成为该村公约,成为村民们办理红白喜事的“行为准则”。这份《章程》明确规定了允许操办的事项、不提倡操办的事项和坚决制止的项目。在允许操办的事项中,包括婚姻嫁娶、亲人亡故、生育子女、高考升学和60岁以上寿诞等;在坚决制止的事项中,包括60岁以下过生日、小孩百日、一周岁纪念、参军入伍、订婚过礼等。
过去,一家办事、全村吃席,吃不完的直接扔掉,浪费严重。该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往高龄老人去世,普通家庭起码也得摆上二三十桌,每桌至少18个菜。可村乡贤会和红白理事会集体研讨,统一制定廉洁菜谱向村民推介,村党支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这些菜的名字都很有特色,包括名为“一清二白”的小葱拌豆腐,名为“浊世清廉”的瘦肉炒洋葱,名为“母亲子孝”的老母鸡炖卤蛋等。
倡议书发出不久,恰逢本村一军官的老父亲去世,回乡奔丧的军官得知村红白理事会的倡议,积极响应,婉拒礼金,只是邀请直系亲属,并且按廉洁菜谱的要求,在家摆了六桌酒席。卢春贤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的风俗,类似情况普通家庭起码也要摆出二三十桌,每桌最少18个菜。他表示,倡导节俭操办红白喜事和制定推介“家宴廉洁菜谱”不仅节约了经济支出,更重要的是倡导了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扬起移风易俗之新风,推动社会文明新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