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美强筑愿景 文化肥东绽新辉
近日,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开幕的第十一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上,肥东的特色旅游产品、特色农产品惊艳文博会。与此同时,为展示肥东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产品、文化艺术成果,提升肥东文化产业影响力,建设大富美强现代化东部新城,10月27日至30日,肥东县在和平文化广场设立合肥文博会肥东分会场,主题为“包公故里,庐韵文萃”。
肥东分会场现场设9大展区:肥东近年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展区、文化产业特色展区、广播电视成就展区、新闻出版展区、精品文物展区、文化创意成果展区、鉴宝展区、肥东历史人物展区、文化惠民展区等。近年来,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的肥东县,相继荣获“中国散文之乡”“中国魅力新农村电视宣传十佳县”“安徽省庐剧之乡”“安徽省文学先进县”“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2016年8月,肥东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实施意见》,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也印发《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把肥东建设成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增强肥东文化软实力。如今的肥东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力推手,倾力打造“幸福肥东”,为建设大富美强现代化东部新城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肥东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截至目前,肥东已建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0个农家书屋、33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2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21个省市级农民文化乐园,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构建了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遍布城乡的文化场所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成为老百姓享受文化权益的幸福空间。
在建成文化广电大厦这一标志性文化设施后,肥东县又瞄准更高目标,积极建设一批国内先进、省内一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地标性文化建筑,以位于东部新城和睦湖边的“六馆两中心”为代表。其中,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米,上述项目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规划博物馆和市民中心已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035平方米的县庐剧小剧场完成主体建设;启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建设八斗镇、店埠镇镇西社区、白龙镇等3个示范点;建成4个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指导各乡镇建设图文并茂的文化景观墙、戏台以及文化广场。
文化惠民不断提升,进一步扩大公共场馆免费开放范围。县图书馆年接待读者近10万人次,年图书流通量10.5万册次,经常开展“大湖名城、悦读合肥”“绿色低碳生活”“雷锋精神代代传”“共创共享、共奔小康”“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规范县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不定期地对所有分馆图书进行充实与更换,开展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工作。县文化馆免费举办庐剧、书画、拉丁舞、铜管乐和民乐培训班等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长期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提高农家书屋效用,年配送图书5000册次,送电影下乡3600场次。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自2014年起肥东县每年举办一届“全民文化月”活动,农历正月期间,集中一个月时间、集中力量,将6000多个文艺节目送到田间地头,覆盖至每个行政村,让全县人民共享文化盛宴,“全民文化月”已成为肥东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除此之外,节庆演出、乡镇文艺调演、地方戏曲展演、电视歌手大赛、百场文艺下基层、少儿艺术节、合唱节、“快乐周末”等各项活动此起彼伏,做到“节日有安排,周周有活动、文化常伴民”, 年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达400多场次。文学创作、摄影比赛、书画展览、歌舞表演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蔚然成风,影响日盛。
肥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岁月里,积淀了以包公文化为代表的深厚文化遗产。?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655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63处,含1处国家级、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批极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的古民居、古街区、古遗址等,纳入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有效保护。编制六家畈古民居群专项保护规划,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对原淮军将领近100间古民居实施大型修缮,建成了吴家花园赏石艺术馆等文化旅游设施,并举办了吴家花园人文赏石展。
下一篇:公益广告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