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湖乡:美丽乡村建设让生态“好”起来
在环境整洁、管理有序、设施配套完善的马湖,一种全新的感觉油然而生……近年来,该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马湖乡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三官社区市级中心村建设大大改变村容村貌,逐渐形成环境优美的生态集镇。
一、实施背景
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马湖乡政府驻地建成区划定集镇整治范围,北至肥东三江挂面厂和马湖中心学校,西至法治公园,东至公交车站,南至敬老院。建成区面积月35公顷。三官社区市级中心村村庄规划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危房改造、公路建设、饮用水安全等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三官社区中心村市级项目则围绕:“生态宜居,活力三官”宗旨,规划总体形成“一心两轴多组团”:即一个中心村东北角公共服务中心,店马路道路发展轴、三官大街道路发展轴,中心村内居住、景观、公共服务等多个功能组团。马湖乡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依托村庄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优越的交通环境和自然资源,加载养生度假、乡村旅游等功能,融入景区规划理念,以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要求建设村庄,打造肥东县乡旅游新亮点。
二、主要做法
在规划三官社区市级中心村建设和马湖乡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时,规划原则坚持:一是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规划编制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征集群众意见,履行公示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依法审批后进行公示;二是城乡统筹、注重协调,按照“体现科学发展、突出特色优势、实现无缝对接、强化空间管控”的要求,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来合理确定村庄的人口及用地规模,明确功能布局和发展方向,安排各项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三是生态优先、宜居和谐,把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放在主要位置,注重配合农村“三大革命”,进行村庄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和谐村庄。四是传承文化、体现特色,根据马湖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村庄实际因地制宜,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与乡村生活结合起来,体现地方特色,做到一村一品。
马湖乡政府驻地建成区位于马湖社区,现状人口1413人(345户),面积0.3平方公里,依据乡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规划和验收办法的要求,计划实施治脏治乱、综合治理、道路建设、路灯及行道树、互联网设施建设、文化健身场所建设、建筑风貌、景观风貌等8项工程,概算资金量约600万元,建设周期一年半时间。马湖乡三官中心村(市级)位于三官社区,现状人口1180人(295户),主要沿三官大街和店马路两侧建设,面积0.3平方公里,依据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验收办法的要求,计划实施道路硬化、电力电信、垃圾处理、绿化、美化及庭院整治、卫生改厕、沿街立面整治、公共服务配套、文化设施、公共服务中心、太阳能光伏电站等10项工程,概算资金量约300万元,建设周期一年半时间。
通过组织专业测绘人员确定马湖乡政府驻地建成区及三官社区中心村市级项目的地形图测绘工作。着力围绕围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和环境改善,为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乡将项目建设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三大革命”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乡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卫生治理方面:一是新增垃圾桶150个,新增人力垃圾收集车5辆。 二是清理乱搭乱建:对集镇主次干道沿线乱搭乱建进行清理,同时清理牛皮癣、破旧店招等。三是交通秩序整顿:主次街道单侧划停车位235个;道路标识、标线。四是杆线整治:梳理杆线。五是硬化小巷道路约1500平方米,墙面粉刷1500平方米,木栅栏500米,新增低亮度路灯21盏,绿化面积800平米。
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强民、为民、亲民的民生工程,该乡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建设目标,坚持“四个加强”,全力助推该乡马湖社区美丽乡村建设。
三、主要成效、启示
美丽乡村建设以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土地集约利用和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强村庄整治和土地整治。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效果好,深受农村群众的欢迎。为确保“容颜不老”,项目后续管护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该乡党委政府着眼长远,着力构建机制。通过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家园。在马湖乡政府驻地及三官社区中心村构建了一片村景交融的优美风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乡村。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该乡还通过政府购买保洁服务,通过专业化操作,改变以往脏乱差的局面。
启示:近几年来,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多方参与、协调配合、结合地域特色才能建设好富有特色的项目。建设美丽乡村要注意乡村差异性和乡村价值的不可替代性。依托村庄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坚持注重调查、整治为主、问题导向、村民参与、部门协调;坚持立足有事、彰显文化、突出重点、注重落实,促进城乡统筹,改善人居环境,才能真正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