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国家园林县城 畅享绿色福利
晚秋时节万木萧疏,可是肥东县城却一片葱绿。放眼望去,林带条条、草坡青青,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穿行于县城中,犹如置身一座大花园中。
近年来,肥东县坚持“规划引领、全民参与、水绿辉映、突出本地特色、实现生态宜居”的节约型创建思路,努力打造蓝天碧水、街绿城美的生态宜居县城。目前,建成区面积27.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9.1万人,公园绿地面积190.3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及人均绿地面积逐年提高,三大指标分别达到37.3%、41%和9.97平方米/人,初步形成了绿地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风格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日前,在安徽省6个申报县城中肥东县综合评分排名第一,于2017年10月27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打造“精品”,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肥东县城园林绿化建设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都把生态建设理念放在首位。
店埠河游园,累计投资8000万元,占地801亩,设计建设园林小品33处,景观亭9个,廊架3处。在店埠河两岸打造了平均36米宽的生态绿地系统,并设置座椅、休闲树阵广场、健身绿道、健身设施等,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总投资1.8亿元的和睦湖公园,围绕“文、水、绿”做文章,对湖岸3100米的和睦湖周边实施边坡整修、河渠治理,打造了1200亩的生态绿地系统,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形成林荫可憩、文化可品、风景可赏的滨湖园林景观,把和睦湖打造成为肥东版的“天鹅湖”。
东城公园建设就是在原有污水横流的臭水塘建设而成,优化原有水面线性,采用自然驳岸,栽植观赏性水生植物,丰富水体驳岸生态景观,为周边居民营造了环境宜人、生态优美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城南公园建设中从原有水体的保护,到乡土树种和自衍花卉的运用,再到“海绵城市”理念的贯彻,都始终坚持生态理念,摒弃大广场、大草坪的做法,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环巢湖大道两侧绿化设计理念是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根据路段两侧的山体、村庄、农田和水塘等不同地形和自然风貌自然式布局,坚持“增加绿量、营造层次、丰富色彩”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乔灌木合理搭配,科学控制常绿与落叶树木品种比例,靠近村庄附近栽植果树和观花植物,在色彩上增加了变化,力求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长临河红石咀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资源进行生态景观提升,切实做到现有植物保护,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合理搭配,多采用一些乡土树种和粗放型管理的花灌木和宿根花卉,保留园区的生态、自然的特色,做到提升内容与原有景观资源和谐统一。
加强管理,提升绿化养护水平
俗话说“绿化三分栽、七分管”,肥东县一直高度重视县城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为做好县城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相关部门成立了公园管理所、绿化养护一所、绿化养护二所、园林督查队、环巢湖大道绿化养护所等。县园林局多次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前往上海、无锡、南京等地,学习先进城市绿化养护技术,截至目前县园林局负责的各类园林绿化养管面积共395.56万m2(约5933.12亩)、行道树共43366棵。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在绿化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中耕、除杂草、绿地保洁等养护环节,紧扣“苗木生长旺盛、绿地整洁优美、景观效果优良”的工作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使县城区绿化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近几年安徽省组织开展的县城绿化提升行动评比中,肥东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及养护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