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创建

桥头集镇:聚焦产业转型 打造特色山镇

发布时间:2017-11-21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381

桥头集镇围绕“等高对接谋发展、产业转型求突破”目标,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镇、三产活镇、生态美镇、旅游兴镇”战略,实施“生态优先、转型升级、民生至上、绿色发展”行动,先后荣获了“安徽省文明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首批理论宣讲示范点”、“肥东县科学发展先进乡镇一等奖”、“抗洪抢险先进集体”,桥头集社区荣获了“全国创建无邪教社区”称号等荣誉。

加大招商引资,实现开放发展。预计2017年全年可完成规上企业产值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亿余元;财政收入5615万元;税收收入453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8亿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鑫山环保企业,该企业投资3.4亿元,从2017年7月开始投入建设,运用太阳能干化技术,将藻泥在太阳能板上烘干,变成藻粉,藻粉经过深加工,能生产为可降解的生物质塑料粒子、3D打印材料、运动鞋鞋垫和手机防滑垫,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和绿色环保。坚持“企业为上、项目为本、环境为要、服务为先”的理念,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营造安商、亲商、便商、利商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保驾护航。积极做好低温复合膜技术处理项目、航天超清生态园、合肥金佳御康园养老中心、旅游民宿项目、双山体验式培训、白马山旅游度假村、电线电缆生产线建设项目、龙泉山国际养生园等招商服务工作。

等高对接东部新城协同发展按照肥东县“145”发展思路,围绕“三区协同、三镇融合”战略,紧紧抓住肥东县建设合肥现代化东部新城的黄金机遇期,充分挖掘桥头集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等高对接东部新城,强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项目发展、招商引资上积极与东部新城、撮镇镇、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无缝对接,主动承接东部新城、撮镇镇、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产业的融合延伸、项目的辐射带动。坚持“整合优势、集聚发展” 的思路,着力引进牵引力和辐射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桥头集镇,千方百计增强桥头集镇规上工业数量,提高规上工业质量。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按照市场化思维、工业化理念、信息化方式、产业化路径,以实施土地流转为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着力点,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发展大棚蔬菜、露地蔬菜、经果林、林下养殖、水面经济等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以镇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抓住肥东县开展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政策机遇,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业,助推订单农业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断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入股等经营形式,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提升我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加快竹塘蔬菜、龙泉蓝莓、城山园林、龙光蘑菇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金佳、蓝山湾、海银、徽之韵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经济生态化”,打造绿色GDP。

突出发展休闲旅游绿色发展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座谈会为契机,树立发展新理念,培育发展新动力,充分利用山林、村落、文化、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弯道超越,积极融入环巢湖旅游开发大局。依托自然景观优美的龙泉山、历史悠久的龙泉寺、禅文化的梅山庙、人气爆棚的爱情隧道、农耕体验的龙泉蓝莓、作为美丽乡村的上份张村民组,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同时将“爱情隧道”与周边龙泉山、龙泉寺、龙泉蓝莓、梅山仙人洞等景点“串珠成链”,积极打造龙泉山休闲旅游中心。依托白骨塔、小葛碉堡等红色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双山、双山寺、白骨塔、小葛碉堡、双山保卫战战壕等进行整合,用3D别具魅力而神奇的表现手法和现代动画影视制作技术,再现当年的战斗场景,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教育年轻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打造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依托蓝山湾的生态农业、文化创意,海银休闲度假、生态体验,全力打造“蓝海”休闲旅游中心。海银生态园未来将重点围绕青阳书院、大觉寺、儿童乐园、村屋体验、白马山度假酒店、打造高档次的休闲旅游。蓝山湾以生态农业为重点,以农业旅游为目标,以匠艺文化为引领,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百果园、百草园、百艺园、百味坊、百鱼池、百禽园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将农业、旅游、文化、生态进行整合,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发挥效应。

全面改善民生实现共享发展建设103条78公里的畅通工程,开通马龙山村—桥头集新街、山王枣树蒋—三站村—梅山村—淝光社区—二电厂路口的镇内公交。推进道路交通、水电气、雨污处理向农村延伸。积极做好镇区农民文化广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让农村群众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延伸工程,让更多的老百姓喝上甘甜的自来水。切实做好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民生工程,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统筹社会福利保障。认真落实以低保、五保、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养老保险为主体的五道“兜底”保障。继续实施全民文化月活动,加大送电影下乡、送文化下乡力度,满足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加快健身广场、城市e站等建设,完善文化服务硬件载体。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文化发展,展现民情民俗,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谋划环巢湖生态五期工程。维护桥头集、复兴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营,提高全镇污水处理能力。按照规划先行、道路交通先行、配套设施先行、生态环保先行的原则,提升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效果,打造新型城镇、田园农庄,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以优良的公共服务积聚人气,增强新型城镇、田园农庄、美丽乡村的承载功能和积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