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精神文明助力脱贫攻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中,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针对贫困群众如何想策略、定措施、找准路子,解决他们的“精神短板”,促使他们从精神文明的角度去寻求新的生活,“振兴乡村”才是全面的、系统的、完整的。
古城镇是个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肥东县东北部,与定远、全椒、滁州接壤,距县城49公里,省城合肥66公里,是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之一。全镇204平方公里,人口7.6万人,辖6个社区,20个行政村。全镇有松王、江淮等两个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7户、2432人,其中低保贫困户为217户、712人,五保贫困户为415户、500人,一般贫困户为355户、1220人。2016年,全镇贫困户已脱贫980户、2410人,未脱贫户7户、22人,2017年拟脱贫4户、15人,2017年新识别户3户、7人。
人多地广,距离县城较远,如何统筹做好镇村两级精神文明建设,在精神家园层面上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送去福音,让他们振作精神,与时俱进,这是古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点工程。由于该地区群众主要从事农业,传统种植和小农思想左右,一些迷信封建思想的固化,一旦天有不测,极易导致贫困现象的出现,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精神短板”这一突出问题,就是要从他们的具体内质上“寻根求源”,在问题产生的根子上下功夫,重竖精神家园,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在精神上为特定群体解开“自闭”枷锁,释放本土特有的勤劳、勇敢、善良、创新为主体的美德能量。
措施之一:以传播家风家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引导,让贫困群众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群众身上有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贫困人群亦在其中,勤劳、勇敢、简朴、善良、乐善好施等等比比皆是,关键在于善于发现。镇文明办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传家风、立家训”活动。“诵读家训”、“书写家规”,开展了“五好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以及“脱贫先进分子”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引导他们去追求真善美。同时结合民主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自觉维护合法利益不受侵犯。新立村一位贫困户,通过镇司法所的法律援助,顺利领回了经济补偿,这个例子表明,让贫困家庭站直腰板说话,才能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尊严。26个村(社区)通过在宣传栏张贴统一的《村规民约》、《年度精神文明创建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十星级文明户”公示表,让全体群众参与评选,从而营造了贫困家庭与村民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措施之二:推动移风易俗,树立和谐文明乡风。以提升公民道德文化为目标,邀请贫困家庭参与在村、镇两级设立“道德讲堂”上的听课,让他们感受道德的魅力,“道德讲堂”演变成为贫困家庭的“精神课堂”。在东庄村,当贫困户郭让艮被评为热爱劳动的好人时,全村都为他感到骄傲,以往的“懒汉”不见了,代之以来的是每天都行走在村组里面进行保洁的而劳碌身影。及时更新“善行义举榜”,既给群众树立了道德模范,又弘扬了和谐文明的乡风。
措施之三: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民生工程,让他们记住“乡愁”。为有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古城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些平时足不出户的贫困户也渐渐被吸引,他们走出家门,融入到农家书屋、老少活动之家之中,与众同乐。2017年度,全镇先后开展送戏进万村26场次,组织十九大文艺小分队演出10场次,每年更新农家书屋书屋4500余册。农家书屋成为了贫困户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课堂,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措施之四: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成为政府购买的得益者。在建立美丽乡村过程中,古城镇党委政府将由政府购买服务的优惠政策向贫困户倾斜,仅在2017年度,就有91名。着力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推动贫困户转移就业。松王村四季青苗木花卉产业园吸收了12户贫困户就业,大袁村、黄山村、松王村本地家庭农场吸纳15名贫困户就业。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月嫂”培训33人参加,发放了职业技能证书并介绍工作。市关工委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31名贫困户参加。组织39名贫困户参加了县38家企业1000余个就业岗位的现场招聘会。为6名贫困户报名参加县人社局牵头组织的育婴师技能培训。开展电商扶贫培训会,培训人数达260人。截至目前,全镇已有191户、263人实现了转移就业。
措施之五:深化文化主题活动,创造特色文化产品,为贫困户送去文化春风。一年来,通过“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农村丰富的传统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广大贫困户通过主动参加活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题活动覆盖全年,覆盖农村各群体。在主题月的基础上,还着力打造“全民文化月,送戏进万家”活动。154个自编自演的节目,让贫困户大快朵颐,尤其是新编快板《说说我的心里话》,让贫困户通过现身说法,教育意义更是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