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镇:成功举办大邵洋蛇灯开灯表演
为丰富群众春节文化生活,为2018年新春佳节增添浓厚的年味,2月21日晚,包公镇在该镇小包社区大邵村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邵洋蛇开灯仪式表演,当天晚上,大邵村家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村民们像赶集一样从四面八方赶赴位于该社区的潜龙宫,为了抢救性发掘大邵洋蛇灯,由合肥市文化局负责,合肥电视台具体承办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将洋蛇灯的由来,扎制,玩耍等全过程留下影像资料,让非遗得以传承子孙后代。
大邵洋蛇起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相传600多年前邵姓婆媳为躲避兵祸,躲在山上的一处山洞,一群溃逃的元军慌不择路也向山洞溃逃,发现后预行不轨,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一条白色巨蟒从天而降,飞下悬崖,口吐蛇珠,吓逃元兵,保护婆媳,后来媳妇产下一子,邵姓后代为了纪念这条义蛇,扎制洋蛇灯玩耍,每十八年玩一次蛇灯,每次蛇灯增加一节,截止目前,蛇灯已经长达一百多米,并与2003年参加全国农民春晚表演。
在表演现场, 当晚“游行”的主角当然是国家级非遗——大邵“洋蛇”。只见队伍中,一条近百米长的“洋蛇”通体闪烁着光芒,随着近百位村民的舞动上下翻飞。“洋蛇”时而蛇头高昂,仿佛要一飞冲天;时而蛇首低垂,仿佛陷入沉思;时而蛇身盘起,仿佛在积蓄力量……尾随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好多群众是通过媒体早早从合肥、肥东等周边城市特地赶过来观看,大家一路嬉笑,一路用手中的手机、相机拍照留念,现场锦幡开道,锣鼓铿锵,喊儿唤母声不绝于耳,洋蛇出洞,金蛇狂舞,摇大车,走径折,堆宝塔、走行车等精彩节目轮番表演,现场群众喝彩不断,热闹非凡,洋蛇灯每前进几步,“洋蛇”就会变幻出不同的姿态,让围观的村民欢呼不止。“都说生活越来越好,年味却淡了。现在生活好了,玩的东西多了,但是老的传统的东西还是不能丢。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像大邵‘洋蛇灯’这样的表演,让年味更足,让春节热闹起来。”观看了“洋蛇灯”表演后,慕名而来的肥东店埠居民梁森林颇有感触地说。
邵传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邵“洋蛇灯”的传承人。据他介绍,为了让“洋蛇”在晚上舞动起来有一种光芒万丈的感觉,蛇身里要摆放上光源。前几次蛇身里摆放的都是灯泡,这一次则用的是更原始的光源——蜡烛。蜡烛在蛇身里为何不会脱落?他说:“因为蜡烛牢牢地被固定在里面的一个摆轴上,就像小孩子玩的不倒翁一样,摆轴重心始终向下,不管蛇身如何动,蜡烛的重心都是朝着中间,所以不会掉落。”他表示,这次之所以使用蜡烛作为光源,就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让文化遗产的魅力得到更大彰显,让其生命力更加蓬勃,能够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
当晚的演出持续3个小时,该镇动用镇机关干部、镇联防队员,小包社区委两委干部、辖区石塘派出所民警共30多人,积极开展交通疏导和人员分流,为了此次活动安全,镇长任家斌及参战党员干部一直忍饥挨饿,坚持到群众全部散去才返回,有力地保证当晚开灯仪式的顺利表演。
下一篇:响导乡:节后收心会 新部署新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