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播报

我县2018年27个美丽乡村中心村规划编制启动

发布时间:2018-03-05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353

近期,我县发出通知,全面开展了2018年度省市级美丽乡村27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2018年度,我县共确定27个中心村为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其中11个省级中心村:石塘镇红光村红光中心村;石塘镇施集村施集中心村;牌坊乡草庙社区草庙集中心村;八斗镇王城社区王城中心村;古城镇西庄村侯庄中心村;古城镇刘兴社区刘兴中心村;张集乡赵山村赵山中心村;梁园镇双枣村小米中心村;梁园镇刘巷村刘巷中心村;包公镇大张社区大张中心村;长临河镇罗店村罗店中心村。其中16个市县自主建设的中心村:石塘镇龙城社区龙城中心村;石塘镇马集社区马集中心村;桥头集镇龙光社区官塘夏中心村;桥头集镇仙垱村中份中心村;桥头集镇山王社区山王集中心村;杨店乡胜利村蔡瓦户中心村;八斗镇胡祠村胡祠中心村;马湖乡沙河村大鲁中心村;陈集镇稻香民族社区施岗中心村;古城镇松王村杨贵中心村;古城镇广兴社区广兴中心村;张集乡刘桥村陈大户中心村;响导乡蒋祠村蒋祠中心村;包公镇柏龄社区柏龄中心村。

各乡镇为规划编制的主体单位。根据文件要求,承担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任务的设计单位,要参照《合肥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以及相关政策文件执行。村域道路和中心村内道路要按照《关于实施道路畅通工程的意见》,污水治理和改水改厕按照省住建厅《关于加强乡镇驻地建成区改水改厕的通知》,村庄绿化按照《合肥市村庄绿化导则》执行。规划是乡村建设的蓝图,是农村成长的“坐标”。要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

平,按照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差异性、操作性、权威性“六性合一”的要求,着力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努力打造“一村一风貌”、“一村一品味”乡风浓郁、江淮特色的精品村镇,坚决杜绝“多村一貌”、“一本多用”现象。规划成果要求在2018年中旬完成专家技术审查及审批程序并全面交付实施。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任务的设计单位从合肥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18家单位推荐名单中产生。设计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建筑、景观园林、城乡规划资质。各乡镇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必须认真审查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其中,建筑资质须甲级,城乡规划资质须乙级以上。

依据省美丽办皖美办发【2017】1号《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要科学划定整治区域和范围,做到目标明确、任务详实、定位科学,建设项目精确。基本指标包括建设规划编制及执行、重点建设任务、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群众评价等;加分项包括村内道路建设、雨污分流、室外体育文化场所建设、村容村貌等。其中重点建设任务涉及到十个方面: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等。省级中心村建设的成效指标。按照 “生态宜居村庄美、 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分为基本指标和特别加分项,基本指标包括建设规划编制及执行、重点建设任务、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群众评价等5大类 验收指标;特别加分项包括村内道路建设、雨 污分流、室外体育文化场所建设、村容村貌等4项。 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建设的成效指标,参照省级中心村标准,主要是开展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 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等5项整治建设。

严格规划编制特色要求。要统筹考虑村庄布局、地形地貌、山河水系、产业发展等因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乡风民俗,以科学理念和系统思维抓好规划编制工作,更加注重乡村空间的合理布局,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综合统筹,更加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设计塑造,更好地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要突出加强乡村设计,每个乡镇、中心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都要做到精准性编制、公开性实施、强制性执行。要加强对乡镇、中心村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和管控,亮出山水生态的原貌,留下乡土文化的气息,守住记忆中的故园。要分区分类制定村庄整治和建设指引,突出抓好地方特色建筑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精心打造一批体现徽风皖韵、江淮特色,凸显专、精、美、活的生态宜居型特色小镇和特色村庄。

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序时进度,分层分类打造美丽乡村“基本版”“标准版”和“升级版”。对市县自主建设的中心村,我县按照“一次性规划到位、梯次式建设推进”的方式进行统筹建设。县、市级中心村验收达标后,依次申报为市、省级中心村再继续建设。

近年来,我县始终加大省级中心村及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的建设力度,2013至2016年,我县已完成48个省级中心村和5个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任务。2017年在建的省级中心村7个和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16个。

2018年度,27个美丽乡村项目点的建设周期均为一年半时间,建设模式为旧村改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