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镇:敲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源头之门
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各项制约制度的贯彻落实,八斗镇决心彻底改变环境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那里“痛”那里“医”的现象,把治理工作重点转移到村(社区)自然庄内,强化自然庄保洁员管理,通过评比督察打分确定保洁员工作质量与工资待遇相挂钩,让保洁员确实负起责任来。该镇流域综合整治通过村(社区)属地管理方式,从农村河道保洁、整治等方面入手,强化对水生面的垃圾及时清理。每一个村都配一个生活污水处理安全监督员,工作重点是向街坊群众宣传安全用水的好处并监督群众污水和垃圾不直接倒入河内,镇负责用专用垃圾车到村对河面上打捞上来的的垃圾定期拉运清除,对水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与城市相比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的“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表现在垃圾随处乱丢现象严重,这是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造成的,要改变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管理和教育过程,需要镇村干部和保洁员一起把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的垃圾当着群众的面捡起来、收起来,以实际行动去影响改变群众认识。表现在露天厕所建在村前屋后。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农村厕所建在渔塘边或村前屋后,部分还是露天的,夏天来临虫蛆乱窜,臭气难闻,这些问题都是环境整治当中的逐步推进解决的。 表现在村民养的狗和家禽(如鸡、鸭、鹅),几乎没有圈养,狗粪和禽粪随处可见,以及塘边堆积的垃圾,致使塘水发黑,不能养鱼。不少村的坑渠,由于疏于管理,垃圾堵塞,臭水长期积压,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目前,该镇通过出台相关考核联动机制促进村级干部思想转化改变部分镇村干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认识不足,改变“农村环境就这个样”在少数镇村干部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观念,改变他们严重的临时应对思想,用工作绩效奖惩提高村干部抓整治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工作上敷衍塞责、走过场即得不偿失又丢面子甚至丢了“官帽子”踌躇处境。通过立足长远,高起点规划整治目标让村镇面貌在整治建设中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创建工作的的重要内容。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施“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栏、改房),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群众环境意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性,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该镇一是做到面对面宣传,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群众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由镇村干部逐户上门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宣传,并经常性的督促指导农户搞好自家卫生,培养良好习惯;二是坚持全方位覆盖。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授相关知识,推介典型经验,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三是开展集中式活动。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注重青少年教育。在中小学要加强对青少年环境卫生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更好的遵守卫生习惯。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广、线长、点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到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示范带动,逐步实现整体推进,全面提升。该镇当前广泛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打垃圾歼灭战,彻底清除道路沿线、河流、渠道、塘、坝、水库、房前屋后等范围内的积存暴露垃圾。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分类处理,切实做到垃圾不出村、不出户;通过组织农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工作进展快、力度大、成效好、群众得实惠的示范村参观学习,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整治工作争创示范的工作态势,以敲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源头之门。
上一篇:肥东全力打造品质生态宜居城市
下一篇:我县今年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