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网站公告

关于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5-15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314

    东文明委〔2014〕8号

各乡、镇党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各级文明单位:
  4月2日,中央文明办在福州召开“我们的节日”座谈会,会上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做了重要讲话,首先总结了十年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日益成为“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提出要“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重点是“五个下功夫”。市文明办4月22日召开相关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对此项工作作了进一步的部署安排。
  为贯彻落实徐令义的讲话精神和市文明委工作部署,现对肥东县进一步做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一、进一步加大“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力度
  各地各单位要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超前谋划好、过程安排好、服务引导好”作为办好“我们的节日”的重要保障,对节日活动提前统筹谋划,以贴近群众、结合实际的形式认真组织实施。把“我们的节日”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拓展,着力办好富有地方民俗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活动,做到活动前有方案、活动中有安排,活动后有总结。
  二、明确节日活动主题,做到一个节日一个重点。
  各地各单位要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在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把传统节日进一步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成为广大群众心目中的爱国节、文化节、孝老节、仁爱节、节俭节、绿色节、情感节。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紧紧围绕团结平安、孝老爱亲为主题,重点开展以“红红火火过大年”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节日期间,通过走访慰问孤残人士、生活困难群众、各级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清明节期间,围绕“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的主题,举办公祭革命先烈活动,组织学生群体在重点网站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在端午节期间,以“爱国友善”为主题,通过举办龙舟赛、“包爱心粽”等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帮扶。在中秋节、重阳节期间,突出“友爱团圆”、“孝老敬老”的主题,举办民俗文化庙会、登高、敬老等活动,在乡镇社区、各级文明单位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
  三、创新载体与方式,吸引更广泛群众参与节日文化传播。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从群众中产生、被群众所喜爱的活动才富有生命力和持久力。通过举办乡村节日文化、社区邻里节等活动,注重激发广大市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要充分发挥社区业余文艺团队的参与和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人群通过积极参与节日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要把未成年人作为重点对象,在有关课程设计中进一步充实介绍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推动传统节日普及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使孩子们在节日文化熏陶中接受传统美德、学会做人的道理。要开辟和运用好网络阵地,开展网上系列节日文化活动,创作适于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节日文化作品,使互联网成为抒发节日情感、丰富节日活动、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
  四、打造品牌,做富有特色的肥东节日活动。
  肥东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节日文化底蕴深厚,要善于挖掘本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日活动,创立属于肥东自己的节日文化品牌。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对节日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县文广新局要组织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文化特别节目,传承、展示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魅力。要认真梳理本地民俗和文化特色,县乡合作联动,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办成蕴含地方特色、为老百姓普遍喜爱的节日活动。
  五、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舆论氛围。各类媒体要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全程跟进报道活动情况,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群众讨论、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节日知识,及时报道节日活动,推动传统节日热在媒体、热在群众。要精心组织公益广告宣传,围绕传统节日的主题,对传统节日知识、节日内涵进行时代化解读、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潜移默化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我们的节日”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好的做法,并将工作经验、活动图片及时报送县文明办。联系电话:67735207,邮箱fdwmbzdk@163.com,肥东文明网:fdxwmw@126.com。
  附: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肥东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4年5月8日         
  

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
  (2014年4月3日)
  

    今天召开“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文明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极推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近十年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2004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民族传统节日的研究和宣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要把传统节日“搞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文明办就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具体工作建议。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0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七部门又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各地各部门把主题活动作为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组织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成为广大群众心目中的爱国节、文化节、孝老节、仁爱节、节俭节、绿色节、情感节,显示出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的强大正效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教育成果。经过近十年努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日益成为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二、立足时代发展,充分认识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有利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有利于坚定人们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信心;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
  三、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对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央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刘云山同志多次强调,近年来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品牌,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继续抓好。刘奇葆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利用重大纪念日、祭奠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去年底,中办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使“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是“五个下功夫”:
  1、要在深化节日主题上下功夫。必须牢牢把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从传统节日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把“三个倡导”24个字的要求贯穿到活动全过程、体现在各方面,讲清楚中华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创造、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一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激发人们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爱他人、爱自然的深厚情感,进一步坚定人们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信心。二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广泛开展孝老敬老、敦亲睦族、感恩惜福、诚实劳动、忠于爱情、谦恭有礼等宣传教育,展示传统美德规范的永恒魅力和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三是大力弘扬现代节日理念。帮助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传统节日习俗,剔除封建糟粕,赋予时代内涵,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保护环境、良好的家风民风,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环保节俭的节日氛围。
  2、要在突出文化内涵上下功夫。用文化建设文明,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条重要经验。一是着力提高活动的文化含量。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人、寓教于乐,增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二是加强对节日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认真做好挖掘、整理、推广和传承等工作,对一些濒临失传的节日习俗、风土民俗、传统技艺等要给予重点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都活起来、动起来,重新焕发光彩。要组织好传统节日文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引导商家推出富有民族特色、时代气息、健康有益的节日文化产品和节日食品,不断增添传统节日魅力。三是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今年,中央文明办将就传统节日源起、习俗、仪式和各地开展活动情况等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一批传统节日起源地、特色活动城市作为示范点,更好地展示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推动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3、要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上下功夫。要适应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立足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不断创造新鲜多样的节日活动方式。一是面向城乡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精心组织开展书画摄影、灯会庙会、花会歌会、舞狮舞龙、龙舟竞渡、登高赏菊、戏曲歌舞等活动,做到紧贴群众实际,群众喜闻乐见。二是面向广大未成年人。要把未成年人作为重点对象,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课程设计和教材中进一步充实介绍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节日签名寄语、优秀童谣征集传唱和经典诵读、节日小报、社会实践等活动,切实抓好友善、孝敬、诚信教育,推动传统节日普及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使孩子们在节日文化熏陶中接受传统美德、学会做人的道理。三是面向广大网民。要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引导网民开展网上拜年、网上祭扫、网络春晚等各类网上节日文化活动,创作适于传播、格调健康的节日网络文化作品,使互联网成为抒发节日情感、丰富节日活动、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
  4、要在扩大社会影响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一是精心组织公益广告宣传。围绕传统节日的主题,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对传统节日知识、节日主题进行时代化解读、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二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传统节日宣传作为重要任务,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节日知识,及时报道节日活动,推动传统节日热在媒体、热在群众。三是做好特别节目。文明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地区,要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组织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一批文化类特别节目,展示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魅力,唱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文化之歌。
  5、要在融入结合、整体推进上下功夫。要结合当前其他重点任务,统筹谋划、持续推进,扩大主题活动的整体效果和社会影响。一是与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人物结合起来。组织走访、慰问和帮扶道德先进人物,表达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他们的崇高礼遇,树立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二是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扶老助残、文体活动、医疗保健、治安防范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三是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单位创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文明旅游活动和诚信创建活动,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