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网站公告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有 关 事 项 的 通 知

发布时间:2014-12-02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016

东文明委〔201422

 

各乡、镇党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全县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现就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社区志愿者招募注册

社区志愿者招募基本原则:所有注册志愿者必须是自觉自愿注册,而不能是“被注册”。社区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宣传,引导社区居民主动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志愿者注册基本数量:结合本县实际,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要达到社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0%以上。

社区志愿者招募基本要求:因需招募。主要招募两类志愿者,一类是普通志愿者,即不需要有专业技能,只要有志愿服务热情、时间和能力即可;另一类是专业志愿者,即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要有相对专业的志愿服务技能,如文艺演出、体育指导、科技宣传、法律咨询、养生保健、心理辅导、应急救护等专业技能。

社区志愿者注册基本方式:实行网上和网下同步注册,网上注册在合肥市志愿服务网(网址为:http://zyfw.hefei.gov.cn/index.xp),网下注册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

社区志愿者注册基本范围:社区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等。

全县各社区对于已在合肥市志愿服务网上注册的志愿者要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核对注册信息(主要是联系电话)是否准确,同时要检查有无“被注册”人员,如有“被注册”人员,一定要告知并征求志愿者本人意见,如本人不愿意注册,要及时从注册系统中删除,确保注册信息的真实准确。

对于已注册志愿者,要为每人填发市文明办统一印制样式的《合肥市志愿者注册证》,并做好志愿服务记录内容的延续和衔接。注册编号总数为13位,前六位是肥东县编号340108,后2本地区行政编号,分别是陈集镇01,张集乡02,马湖乡03,响导乡04,白龙镇05,梁园镇06,桥头集镇07,牌坊乡08,众兴乡09,石塘镇10,包公镇11,元疃镇12,杨店乡13,店埠镇14,古城镇15,长临河镇16,撮镇镇17,八斗镇18,经济开发区19,循环经济示范园20,后五位是本地志愿者序列号注册机构填写社区或社会组织名称。

二、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培训管理

社区要根据活动需要,着力在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每年至少要组织1次志愿服务基本技能和基本礼仪专题培训。培训活动要有培训方案、培训材料和培训记录,要注重对骨干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的培训,也可以组织专业志愿者对普通志愿者进行培训。对于参加培训的志愿者,社区要有培训记录,建立相关档案。各乡镇也要适时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训,并为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提供经费保障和人员支撑。

三、规范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

志愿服务流程有七步:第一步,了解志愿服务需求。由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人员了解掌握社区群众志愿服务需求,并记录在册。第二步,招募爱心志愿者。根据社区服务需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通过多种形式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并及时接纳志愿者报名注册。第三步,明确志愿服务内容。由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根据志愿者注册信息和服务需求确定服务项目。第四步,明确服务对象。由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根据社区群众需求台账,选定服务对象。第五步,明确服务形式。确定是捐款捐物、文体辅导、问题咨询、现场服务还是其他形式。第六步,开展志愿服务。第七步,填写志愿服务记录。

四、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项目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他人”为主,关爱对象主体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残疾人四类群体。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主要分为9类:①扶弱济困类。为孤寡空巢老人、困难学生、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②便民利民类。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代办手续、家电维修等服务;③就业指导服务类。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岗位联络职业介绍、维权协调等;④治安维稳类。开展义务巡逻、矛盾调解、青少年帮教、防火防盗、预防疫情、抵制非法活动等服务;⑤环境保洁服务类。开展环境保洁、绿化维护、家庭养花指导等服务;⑥医疗保健服务类。为病人、残疾人、老年人、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检查、康复保健、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心理咨询等;⑦宣传教育服务类。开展政策法律、科普知识、安全常识、健康知识宣传等;⑧文体娱乐服务类。为群众提供文艺宣传、健身活动、棋牌娱术、书画爱好等方面服务;⑨其他社会公益性服务类。

五、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记录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记录由社区爱心银行工作人员负责,没有设立社区爱心银行的,由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人员负责。相关单位或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由相关单位或志愿服务组织进行记录,并由社区专人审核确认。社区志愿服务记录要遵循及时、完整、准确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填写虚假信息,不得用于商业交易或营利活动,也不得侵犯志愿者个人隐私。

社区志愿服务记录实行《志愿者注册证》和电脑同步记录,《志愿者注册证》现场填写后由志愿者本人带回,电脑记录由社区保存,作为认定星级志愿者和回馈嘉许的基本依据。

志愿服务记录应当记载志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服务技能、联系方式等)、志愿服务信息(含服务时间、地点、时长、内容、对象等)、培训信息(含培训时间、地点、内容、组织者、学时等)、表彰奖励信息、被投诉信息等内容。志愿者因升学、入伍、就业等原因需要出具本人参加志愿服务证明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如实提供。

社区志愿服务记录实行积分制,原则上志愿服务一小时(或捐钱捐物20元或无偿献血20毫升)算一个积分,一个积分可在社区爱心银行兑换价值一元物品。

六、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进社区

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县司法局、县卫生局、县科协、县红十字会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相对专业的志愿服务,解决社区居民存在的实际问题。各乡镇也要依托有关专业部门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七、加大社区志愿服务宣传氛围

社区要在宣传栏、志愿服务广场、社区内重要场所、居民楼栋等位置设置志愿服务宣传内容,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宣传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引领更多人参与社区志愿者注册,加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尊崇志愿者、礼遇志愿者、争当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健全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服务对接机制。社区要采取公布志愿服务工作站电话或由网格员定期上门了解等形式,掌握社区群众志愿服务需求,同时要发布相应的志愿者招募信息,把志愿者招募与群众需求对接起来,让注册志愿者与需求群众结队共建,可以把群众需求以“微心愿”形式发布到合肥市志愿服务网,让更大范围志愿者帮助困难群众圆梦,并把对接结果以展板或记录等形式保存下来,做到有据可查。

二是健全常态活动机制。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要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广场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要采取结对入户等形式,组织志愿者深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等群众家中提供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并对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

三是健全评优评先机制。社区每年要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同时要加大对优秀志愿者的宣传力度,让社区群众都了解参与,进而争做优秀志愿者,也增强优秀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是健全“两工”联动机制。每个社区要尽快配备一名专职社工,逐步实现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在社工带领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整体工作水平。

五是健全奖惩兑现机制。“奖”:志愿服务时间达到星级认定标准的志愿者,自动认证为合肥市星级志愿者,并按照有关规定颁发星级荣誉证书;志愿者获得省、市、县、乡(镇)荣誉称号的,要分别给予相应荣誉奖励,并按照《合肥市志愿服务回馈嘉许制度》有关规定予以回馈嘉许。“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若造成服务对象重大损失或给志愿服务团队造成不良影响的,或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从事赢利与非法活动的将被劝退,并报相关单位备案;志愿者长期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不承担志愿服务组织分配的工作,将自动从志愿者中除名,并报相关单位备案。

                       肥东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41031日